本站支持搜索的镜像仓库:Docker Hub、gcr.io、ghcr.io、quay.io、k8s.gcr.io、registry.gcr.io、elastic.co、mcr.microsoft.com

python3.12, latest (Dockerfile)python3.11, (Dockerfile)python3.10, (Dockerfile)python3.9, (Dockerfile)🚨 以下标签不再受支持或维护,已从GitHub仓库中移除,但最后推送的版本可能仍在Docker Hub中可用(如果有人曾拉取过):
python3.8python3.8-alpinepython3.7python3.6python2.7这些版本的最后日期标签为:
python3.8-2024-10-28python3.8-alpine-2024-03-11python3.7-2024-10-28python3.6-2022-11-25python2.7-2022-11-25注意:存在每个构建日期的标签。如果需要"固定"使用的Docker镜像版本,可以选择这些标签。例如: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-2024-11-02。
Docker镜像,包含uWSGI和Nginx,用于在单个容器中运行Python Web应用(如Flask)。
此Docker镜像允许创建在单个容器中通过uWSGI和Nginx运行的Python Web应用。
uWSGI与Nginx的组合是部署Flask和Django等Python Web应用的常用方式,在行业中广泛应用,可提供良好性能。(*)
该镜像最初设计为tiangolo/uwsgi-nginx-flask的基础镜像,但也可用作任何其他(基于WSGI的)Python Web应用(如Django)的基础镜像。
如果启动新项目,使用基于ASGI而非WSGI的更新更快的框架可能更有利(Flask和Django均基于WSGI)。
可使用以下ASGI框架:
FastAPI或Starlette的性能约为此镜像(tiangolo/uwsgi-nginx)的800%(8倍)。可查看第三方基准测试结果。
此外,若需使用WebSocket等新技术,基于ASGI的框架(如FastAPI或Starlette)会更简单(且可行),因为ASGI标准专为处理WebSocket所需的异步代码而设计。
如果需要使用Flask或Django等旧版WSGI框架(而非ASGI框架),且追求最佳性能,可使用替代镜像:tiangolo/meinheld-gunicorn。
tiangolo/meinheld-gunicorn的性能约为此镜像的400%(4倍)。
GitHub仓库:[***]
Docker Hub镜像:[***]
你可能正在使用Kubernetes或类似工具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可能不需要此镜像(或任何其他类似基础镜像),直接从零构建Docker镜像可能更合适。
如果使用Kubernetes、Docker Swarm Mode、Nomad或其他类似复杂系统在多台机器上管理分布式容器,通常希望在集群级别处理副本,而非在每个容器中使用进程管理器启动多个工作进程(此镜像的做法)。
此类场景(如使用Kubernetes)中,应构建从零开始的Docker镜像,安装依赖,并运行单个进程而非此镜像。
例如,使用Gunicorn时,可创建文件app/gunicorn_conf.py:
# Gunicorn配置变量 loglevel = "info" errorlog = "-" # 标准错误输出 accesslog = "-" # 标准输出 worker_tmp_dir = "/dev/shm" graceful_timeout = 120 timeout = 120 keepalive = 5 threads = 3
然后创建Dockerfile:
FROM python:3.9 WORKDIR /code COPY ./requirements.txt /code/requirements.txt RUN pip install --no-cache-dir --upgrade -r /code/requirements.txt COPY ./app /code/app CMD ["gunicorn", "--conf", "app/gunicorn_conf.py", "--bind", "0.0.0.0:80", "app.main:app"]
可在FastAPI文档:容器中的FastAPI - Docker中了解更多相关理念,这些理念同样适用于容器中的其他Web应用。
如果应用足够简单,无需(至少目前不需要)精细调整进程数量,可使用默认自动配置,且运行在单台服务器而非集群上,此时容器中运行带多个工作进程的进程管理器是合理的。
若通过Docker Compose部署到单台服务器(非集群),由于Docker Compose难以在保留共享网络和负载均衡的同时管理容器副本,此时单个容器中通过进程管理器启动多个工作进程是更优选择。
也可能因其他原因需要单个容器运行多个进程,而非多个容器各运行单个进程。
例如(取决于具体设置),可能在同一容器中运行Prometheus exporter等工具,需访问每个传入请求。若使用多个容器,Prometheus默认每次仅能获取单个容器的指标,而非所有副本容器的累积指标。此时,单个容器运行多个进程,并通过本地工具(如Prometheus exporter)收集所有内部进程的指标并暴露,会更简单。
更多详情可参考FastAPI文档:容器中的FastAPI - Docker,相关概念同样适用于其他容器中的Web应用。
无需克隆此仓库,可直接将其用作其他镜像的基础镜像。
假设有requirements.txt文件,可创建如下Dockerfile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COPY ./requirements.txt /app/requirements.txt RUN pip install --no-cache-dir --upgrade -r /app/requirements.txt COPY ./app /app # 你的Dockerfile代码...
/app/uwsgi.ini查找uWSGI配置文件。uwsgi.ini文件会尝试运行/app/main.py中的Python文件。若构建Flask Web应用,建议使用tiangolo/uwsgi-nginx-flask。
如需使用非/app的应用目录,可通过环境变量UWSGI_INI覆盖uWSGI配置文件路径,并将自定义uwsgi.ini文件放在该路径。
例如,需将应用目录设为/application而非/app,Dockerfile如下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ENV UWSGI_INI /application/uwsgi.ini COPY ./application /application WORKDIR /application
./application/uwsgi.ini文件内容:
[uwsgi] wsgi-file=/application/main.py
注意:必须包含WORKDIR选项,否则uWSGI会在/app目录启动应用。
默认镜像启动2个uWSGI进程,高负载时最多创建16个进程处理请求。可通过环境变量配置这些数值:
UWSGI_CHEAPER:起始uWSGI进程数,默认2。UWSGI_PROCESSES:最大uWSGI进程数,默认16。需确保UWSGI_CHEAPER小于UWSGI_PROCESSES。
例如,需起始4个进程,最大64个,Dockerfile如下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ENV UWSGI_CHEAPER 4 ENV UWSGI_PROCESSES 64 COPY ./app /app
默认Nginx允许无限制上传文件大小(与简单Python服务器行为一致,符合开发者预期)。如需限制Nginx最大上传大小,可添加环境变量NGINX_MAX_UPLOAD,值对应Nginx配置client_max_body_size标准格式。
例如,限制最大上传文件大小为1MB(标准Nginx默认值),Dockerfile如下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ENV NGINX_MAX_UPLOAD 1m COPY ./app /app
默认容器监听80端口。如需修改,设置环境变量LISTEN_PORT,并添加相应EXPOSE指令。
Dockerfile示例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ENV LISTEN_PORT 8080 EXPOSE 8080 COPY ./app /app
/app/prestart.sh如需在启动应用前执行操作,可在/app目录添加prestart.sh文件,镜像会自动检测并在启动前运行。
例如,启动前运行数据库迁移(如Alembic或Django迁移),创建./app/prestart.sh:
#! /usr/bin/env bash # 等待数据库启动 sleep 10; # 运行迁移 alembic upgrade head
如需启动前运行Python脚本,/app/prestart.sh可如下:
#! /usr/bin/env bash # 启动前运行自定义Python脚本 python /app/my_custom_prestart_script.py
注意:镜像使用.运行脚本(如. /app/prestart.sh),环境变量等会保留。
默认Nginx启动1个"工作进程"。如需修改,使用环境变量NGINX_WORKER_PROCESSES。
可设为具体数字:
ENV NGINX_WORKER_PROCESSES 2
或设为auto,自动检测CPU核心数并设置工作进程数:
FROM tiangolo/uwsgi-nginx:python3.12 ENV NGINX_WORKER_PROCESSES auto COPY ./app /app
默认Nginx工作进程最大连接数为1024。如需修改,使用环境变量NGINX_WORKER_CONNECTIONS:
ENV NGINX_WORKER_CONNECTIONS 2048
该值不能超过当前系统文件最大打开数限制,下节说明如何配置。
Nginx工作进程连接数受文件最大打开数限制。可通过环境变量NGINX_WORKER_OPEN_FILES修改:
ENV NGINX_WORKER_OPEN_FILES 2048
如需进一步配置Nginx,可在Dockerfile中将*.conf文件添加到/etc/nginx/conf.d/。
注意:启动时会在/etc/nginx/conf.d/nginx.conf和/etc/nginx/conf.d/upload.conf生成默认配置,请勿覆盖。自定义文件命名需不同于nginx.conf或upload.conf(如custom.conf)。
注意:自定义Nginx配置时(如参考博客或Stack Overflow答案),需使用uWSGI专用配置,而非其他模块(如ngx_http_fastcgi_module)的配置。
如需彻底覆盖默认Nginx配置,可添加自定义配置文件/app/nginx.conf,该文件会复制到/etc/nginx/nginx.conf并使用。
此时,镜像不会生成任何Nginx配置,上述Nginx相关环境变量均失效,/etc/nginx/conf.d/*.conf中的附加配置也不会生效,除非自定义/app/nginx.conf显式包含:
include /etc/nginx/conf.d/*.conf;
如需创建自定义/app/nginx.conf但不知从何入手,可参考测试用nginx.conf并修改。
uWSGI与Nginx的组合是部署Python Web应用的常用方式。
大致流程:
该镜像基于Docker推荐的Debian基础镜像,遵循Docker最佳实践,在***Python镜像上安装uWSGI和Nginx,通过Supervisord管理进程。
"每个容器一个进程"是经验法则,例如将应用和数据库分离到不同容器。但采用"微服务"架构时,若多个进程同属一个"服务",可在单个容器中运行(如Flask代码、uWSGI和Nginx),数据库在另一个容器,此即本镜像的设计思路。
容器/app目录中默认包含基于uWSGI文档示例的"Hello World"示例应用,单独运行镜像时可查看,实际项目中应覆盖或删除。
简而言之:Python项目应避免使用Alpine,而使用slim Docker镜像版本。
需要更多细节?继续阅读👇
Alpine对其他语言(如Go)更有用:在一个Docker阶段构建静态二进制文件,复制到简单Alpine镜像中执行。但Python不同,Alpine不使用构建Python扩展的标准工具,安装包时,pip常无法找到Alpine的预编译包("wheel")。调试大量异常后会发现,需安装许多额外工具并构建依赖才能使用常见Python包。😩
这意味着,尽管原始Alpine镜像较小,但最终镜像大小可能与标准Python镜像(基于Debian)相当,甚至更大。🤯
且构建时间更长,消耗更多资源,构建依赖耗时增加,碳足迹也更大(每次构建使用更多CPU时间和能源)。🌳
如需精简Python镜像,应使用基于Debian的`slim
免费版仅支持 Docker Hub 加速,不承诺可用性和速度;专业版支持更多镜像源,保证可用性和稳定速度,提供优先客服响应。
免费版仅支持 docker.io;专业版支持 docker.io、gcr.io、ghcr.io、registry.k8s.io、nvcr.io、quay.io、mcr.microsoft.com、docker.elastic.co 等。
当返回 402 Payment Required 错误时,表示流量已耗尽,需要充值流量包以恢复服务。
通常由 Docker 版本过低导致,需要升级到 20.x 或更高版本以支持 V2 协议。
先检查 Docker 版本,版本过低则升级;版本正常则验证镜像信息是否正确。
使用 docker tag 命令为镜像打上新标签,去掉域名前缀,使镜像名称更简洁。
探索更多轩辕镜像的使用方法,找到最适合您系统的配置方式
通过 Docker 登录方式配置轩辕镜像加速服务,包含7个详细步骤
在 Linux 系统上配置轩辕镜像源,支持主流发行版
在 Docker Desktop 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,适用于桌面系统
在 Docker Compose 中使用轩辕镜像加速,支持容器编排
在 k8s 中配置 containerd 使用轩辕镜像加速
在宝塔面板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,提升服务器管理效率
在 Synology 群晖NAS系统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飞牛fnOS系统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极空间NAS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爱快ikuai系统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绿联NAS系统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威联通NAS系统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
在 Podman 中配置轩辕镜像加速,支持多系统
配置轩辕镜像加速9大主流镜像仓库,包含详细配置步骤
无需登录即可使用轩辕镜像加速服务,更加便捷高效
需要其他帮助?请查看我们的 常见问题 或 官方QQ群: 13763429